在選購可降解塑料袋時,消費者可能會遇到一些常見誤區,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點:
誤區一:可降解等于可自然降解
許多消費者誤以為可降解塑料袋可以在任何自然環境中自行降解,但實際上,真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袋需要在特定的溫度、濕度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條件下才能完全降解。例如,聚乳酸(PLA)的生物降解需要50%-60%的濕度和50-70攝氏度的溫度。
誤區二:帶有循環標識就是可降解
綠色回收標志僅代表塑料袋可回收再利用,并不意味著它可自然降解。一個合格的降解塑料標識應包含標準號、降解途徑和產品的材質。
誤區三:原料來源于生物質的塑料袋都是生物可降解塑料袋
并非所有生物質資源的塑料袋都可生物降解。只有原料來源于生物質且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才屬于生物可降解塑料。
誤區四:可降解塑料袋可以在土壤、空氣中自行降解
可生物降解塑料袋并不等于可以在自然界中自行降解。它們需要在特定條件下,如工業堆肥設施中,才能降解。
誤區五:氧化降解塑料是真正的可降解塑料
氧化降解塑料(如光降解、熱氧降解塑料)雖然符合某些標準,但它們的降解過程僅是尺寸上的變化,并沒有真正轉化為對環境無害的物質,因此并不推薦使用。
誤區六:價格低廉的可降解塑料袋是劃算的選擇
由于生物降解塑料的成本相對較高,價格低廉的產品可能并不是真正的生物降解材料。一些商家可能使用傳統塑料和催化劑來降低成本,卻聲稱產品可生物降解。
誤區七:所有可降解塑料袋都適合家庭堆肥
只有部分經過家庭堆肥認證的可堆肥塑料才能在家里堆肥降解。目前我國沒有家庭堆肥的標準和認證。
誤區八:可降解塑料袋的標識混亂,難以區分
市面上的可降解塑料袋可能遵循不同的標準,標識混亂,導致消費者難以區分。例如,一些產品可能錯誤地使用了“雙J”標識,或者沒有按照規定標識降解環境條件和產品標準號。
為了避免這些誤區,消費者在選購時應注意查看產品標識上是否帶有可降解的JJ標志,確認產品材質是否為PLA、PBAT、PBS等可降解塑料,并參考產品的降解性能測試報告。同時,應優先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和品牌,避免購買價格異常低廉的產品。